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热点 > 内容

辟中俄教育合作新途径谋未来人才培养新举措——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国际研讨会在

10月26日,由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、沈阳工学院、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“新时代 新视野 新愿景”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沈阳工学院召开。中俄两国共35所高校校长及智能制造行业头部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、科研合作、“专业+外语”复合型人才培养、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和交流。

研讨会上,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以《AI赋能科研范式变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》为题,详细分析了AI时代带来的国内外形势变化,指出AI技术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。他分享了在AI赋能科研范式变革方面,国内外的经验与做法,并详细介绍了AI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应用。

沈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以《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》为题,分享了学校积极推进“专业+语言”教育教学改革,精准培养行业紧缺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,以及与企业共同开设“ 一带一路”订单班,打造智能制造行业急需的“专业+俄语”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为“ 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开展服务与技术支持,助力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。

太平洋国立大学校长马尔芬·尤里·谢尔盖耶维奇作题为《俄中高等教育合作的新途径》的报告,提出中俄高校间可通过“2+2”双文凭联合培养项目、中俄双导师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等新的合作模式,充分发挥中俄高校各自的优势,联合培养“一带一路”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荣良作题为《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》的报告,提出“制造强国战略”正加速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,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需求,从“以学科为基础”向“以产业为导向”转变。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加强工程训练,用学习型智能工厂升级原来的实践教学中心。校企双方共建产业学院,联合培养行业急需的“专业+语言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

东北联邦大学校长尼古拉耶夫·阿纳托利·尼古拉耶维奇作题为《国际化的中国载体:东北联邦大学与中国伙伴大学联合教育项目实施的经验》,详细介绍了东北联邦大学在俄中科教合作领域的关键项目,分享了合作经验以及在中俄文化推广与交流方面的有效举措。

大连外国语大学原校长孙玉华作题为《工科+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》的报告,提出全球化加速下,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教育领域提出了“工科+外语”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。该模式强调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的并重,通过创新教学、优化课程及强化实践,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。“工科+外语”复合型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创新与实践结合。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,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,重视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。同时,加大跨学科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。

研讨会还设立了两个分论坛。专家学者们围绕“中国和俄罗斯高校间联合教育项目的实施”与“中国和俄罗斯高校互动的最佳实践:科学、教育、工业”两个议题,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此次研讨会为两国高校搭建了一个高端、开放、务实的交流平台,汇聚中俄高等教育领域的智慧与力量,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机遇、新挑战与新路径。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助推了中俄高等教育的合作,为中俄未来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时代家居-未经本站允许,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。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:linghunposhui@sina.com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时代家居shidai.hojutf.cn 版权所有,备案号:京ICP备190489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