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航产融成年内第二家主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。
3月31日晚,中航产融公告,公司股票将于4月3日起停牌,直至上交所在公告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,公司股票终止上市。
中航产融前身为北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,2012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及股权分置改革,目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航工业”)旗下的产业投资与金融服务平台,通过多家控股金融子公司开展业务。
中航产融于201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,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。2024年,其业绩净亏损仅有4800万元,且股价并未低于退市新规要求,为何主动退市?公司仅在公告中表示,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,可能造成重大影响。
4月1日,有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对于退市原因,目前还不掌握具体信息,无法展开说明。针对退市及公司业绩等问题,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中航产融董秘及证券部门,截至发稿未获得相关回复。
中航产融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预计将在4月30日披露。根据此前披露的业绩,中航产融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5.22亿元,同比下滑8.68%;归母净利润6亿元,同比下滑13.24%。
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,目前中航产融尚未披露子公司中航信托的2024年业绩,仅公告了另两家子公司中航财务、中航证券的2024年未经审计报告。
尚有22万户A股股东
中航产融主动宣布退市可谓突然,并且在三个交易日内发布了相关公告,让股民们“措手不及”。
3月27日晚,中航产融公告,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东中航工业的函件,中航工业拟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,公司股票自3月28日起开始停牌。此时,中航产融还未透露退市相关事宜。
停牌一个交易日后,3月28日晚,中航产融密集披露了多条公告,公司董事会以9票同意票全数通过《关于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》。至此,中航产融成为今年以来继玉龙股份后第二家选择主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。
中航产融公告显示,中航工业直接持有其39.89%的股权,并通过集团其他下属单位间接持有11.13%股权,合计持股比例为51.02%,为公司控股股东。
如今,中航产融选择主动从A股退市,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。其表示,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,将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。
中航产融还强调,目前公司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安排,也无重新上市安排。
3月28日晚,作为中航产融财务顾问的中信建投,对于公司退市相关问题,也出具了独立意见。中信建投表示,公司已披露主动终止上市方案、终止上市原因及终止上市后的发展战略等,并对就决议持异议的股东的现金选择权作出了专门安排。中航产融本次主动终止上市有利于保障全体股东利益。
宣布主动退市后,3月31日,中航产融股票复牌,当日微涨0.58%,报收3.46元,总市值305亿元。虽然股价波澜不惊,但其成交异常活跃,3月31日~4月2日三个交易日,该股成交量达到91.63亿元,接近此前3月1日~30日近一个月的成交额。
3月31日晚,中航产融再度公告,根据相关规定,需在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的次一交易日,即4月3日起停牌,同时确定临时股东大会时间为4月14日,异议股东的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为4月22日。目前控股股东中航工业给出的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3.54元/股。
据Wind数据,截至2024年9月末,中航产融股东户数为22.97万户。
2024年计提减值22.51亿元
近年来,中航产融业绩已出现持续下滑态势。
2021年~2023年,中航产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.71亿元、16.80亿元、2.9亿元,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6.56%、-62.42%、-82.75%。三年时间,其归母净利润从40亿元梯队下滑至不到3亿元,对比明显。
今年1月24日,中航产融发布业绩预告,预计2024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-4800万元,扣非归母净利润-1.89亿元。这也是其自2012年在上交所上市以来出现的首次亏损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中航产融发布的2024三季报仍为盈利状态。财报显示,中航产融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5.22亿元,同比下滑8.68%;归母净利润6亿元,同比下滑13.24%;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.07亿元,同比下滑17.21%。
对于2024年利润下滑的原因,中航产融在2024业绩预告中解释,一是公司业务结构转型调整,营业收入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;二是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,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,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一定下滑。
公司在发布业绩预告当日,还披露了一则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。公告显示,2024全年,中航产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2.51亿元,减少利润总额22.51亿元。巨额减值计提,或是造成公司直接亏损的重要原因。
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,上述计提减值的22.51亿元中,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是7.64亿元的长期应收款,其称主要是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产生应收融资租赁款,按照信用风险减值模型相应计提信用减值损失。
此外,计提减值金额较大的还有9.14亿元的其他流动资产、3.8亿元的应收保理款项,分别是公司持有其他流动资产、应收保理业务。
根据中航产融财报介绍,其子公司中航租赁主要经营融资租赁业务,是经商务部、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国内首批内资融资租赁企业,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投资、拥有航空工业背景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。
据中航租赁在上海清算网披露的财务数据,2024上半年,中航租赁实现营收48亿元,同比下滑7.03%;净利润8.70亿元,同比下滑14.03%。
目前暂未披露子公司中航信托业绩
中航产融公告中介绍,公司主要依靠多家单位开展融资租赁、信托、证券、财务公司、期货、公募基金、产业投资、国际金融等业务,具有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工具,同时围绕航空专业重点布局航空产业,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。
根据2024年中报,中航产融直接或间接控股的金融机构包括中航财务、中航租赁、中航证券、中航期货、中航信托、中航基金、上海鲸禧、天津裕丰等。
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,去年1月,中航产融同时披露了三家非银子公司中航财务、中航证券、中航信托的2023年未经审计报告,但今年1月仅披露了前两家的2024年业绩,中航信托业绩则停留在2024年半年度。
公告显示,中航财务2024年实现总营收13.88亿元,同比下滑16%;净利润8.64亿元,同比下滑7%。而中航证券实现总营收13亿元,同比增长22%;净利润3.64亿元,同比增长159%。
2024上半年,中航信托实现营收5.75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48%;净利润9496.64万元,同比下滑78%。截至2024年6月末,中航信托总资产为279.21亿元,总负债96.85亿元,净资产182.36亿元。
根据中航信托2023年年报,截至2023年年末,其固有资产合计203.98亿元,其中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180.69亿元,占比88.58%;信托资产合计6356.50亿元,其中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4195.65亿元,占比66.01%。